如果你不能看到此logo,有可能是你的浏览器不支持flash播放!!

设为首页

收藏本站

联系我们

 

|首页| |学科简介| |专家教授| |视听课件| |教学大纲| |学习参考| |配伍理论| |方剂论坛| |给我留言


 ※ 配伍类别 ※
 
 ※ 配伍列表 ※

  当前共有 首方剂

搜索每页显示数目 10  15 20   

 

方剂学教科书 方剂出处(原书封面)
方名:
四逆汤 
方源: 《伤寒论》 
药物组成:
甘草二两(6g),炙 干姜一两半(6g) 附子一枚(15g),生用,去皮,破八片 
功用:
回阳救逆。 
主治:
心神阳衰寒厥证。四肢厥逆,恶寒蜷卧,神衰欲寐,面色苍白,腹痛下利,呕吐不渴,舌苔白滑,脉微细。 
配伍特点:
附子与甘草,附子能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。但其有毒(含乌头碱);甘草能调和药性,其所含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,且有吸附毒物的作用。《本草正》云:“附子之性急,得甘草而后缓;附子之性毒,得甘草而后解。” 
 
历代论述:
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.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反与桂枝欲攻其表,此误也。得 之便厌,咽中干,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;若反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 草汤与之.其脚即伸;若胃气不和,谵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;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 逆汤主之。(29) 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,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;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 急当救表。救里宜四逆汤,救表宜桂枝汤。(91) 病发热,头拐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救其里,四逆汤方。〔92) 脉浮而迟,表热里寒,下利清谷者,四逆汤主之。(225) 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(277) 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(323) 少阴病,饮食入口则吐,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之,宜四逆汤。(324) 大汗出,热不去,内拘急,四肢疼,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,四逆汤主之。(353) 大汗,若大下利,而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(354) 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,难治,四逆汤主之。(377) 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(388) 既吐且利,小便复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脉微欲绝者,四逆汤主之。(389) 庞安时:凡厥通用四逆汤,谓其脉浮迟,或微、或细、或沉,皆属里有寒也。(《伤寒总病论?卷一》) 成无己:四逆者,四肢逆而不温也。四肢者,诸阳之本。 阳气不足,阴寒加之,阳气不相顺接,是致手足不温.而成四逆,此汤申发阳气,却散阴寒,温经暖肌,是以四逆名之。甘草味甘平,《内经》曰:寒淫于内,治以甘热,却阴扶阳,必以甘为主,是以甘草为君;干姜味辛热,《内经》曰:寒淫所胜,平以辛热,适寒正气,必先辛热,是以干姜为臣;附子味辛大热,《内经》曰:辛以润之,开发 理,致津液,通气也,暖肌温经,必凭大热,是以附子为使,此奇制之大剂也。四逆属于少阴。少阴者肾也,肾肝位远,非大剂则不能达,《内经》曰:远而奇耦,制大其服,此之谓也。(《伤寒明理论?卷四》) 许宏:此乃温经救阳之峻药也。四逆汤,乃治病在于里之阴者用也,且下利清谷,脉沉无热,四肢厥逆,脉微,阳气内虚,恶寒脉弱,大吐大下,元气内脱,若此诸症,但是脉息沉迟微涩、虚脱不饮水者,皆属于阴也。必以附子为君,以温经济阳;以干姜为臣;辅甘革为佐为,以调和二药而散其寒。经曰:寒淫于内,治以甘热。又曰:寒淫所胜,平以辛热。乃附于之热,干姜之辛,甘草之甘是也。(《金镜内台方议?卷七》) 
实验研究:
1.具有改善肠微循环、保护休克小肠的作用;2.对麻醉家兔低血压状态有升压效应;3.对应激老年小鼠心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;4.其各单味组成药均可阻止激素引起的血清IgG水平下降,显著提高血清IgG水平;5.具有镇痛抗炎作用。 
临床应用:
本方加减可治疗小儿泄泻、复发性口疮及足跟痛。 


Copyright © 2008-2010 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湘ICP备2021020804 制作:鬼狐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(邮编:410208) 联系电话:0731-5381156 8458206